溶血性贫血(简称“溶贫”)是指红细胞破坏过速、过多,超过骨髓造血补偿能力所发生的一种贫血。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可按机体需要有6~8倍的代偿能力,当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仍能代偿时,可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病。当平均红细胞寿命小于15~20天时,红细胞破坏速度远远超过骨髓代偿能力将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贫血。溶血性疾病有黄疸表现者称为溶血性黄疸,黄疸的有无除决定于溶血程度外,还和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有关。溶贫按发病机制分为红细胞内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和红细胞外因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二大类,但许多溶贫可以有多种复合因素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