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二)作用机制

1948年Ahlguist认为心脏仅有β受体,其功能为传递正性变力性、变时性、变传导性、变阈效应。虽然后来发现还有α受体,但主要作用仍由β受体发挥。说明其作用机制既不同于洋地黄,也不同于拟交感胺类药。其正性肌力作用及血管舒张作用,可能为直接促进cAMP积蓄,刺激肾上腺嗜铬细胞释放儿茶酚胺,直接作用于细胞膜使进入细胞内的钙离子增加,同时又抑制肌浆网对Ca2 +的摄取。严重心衰时,能源利用下降,细胞膜损害使细胞内钠、氯、水明显增多,心肌活性降低,Na +‐K +‐ATP酶活性也减低。加之,强心苷受体减少,致使强心苷不仅无明显正性肌力作用,反而容易中毒。近年来有二磷酸果糖注射剂出现,每次静推5~10g即可暂时收到一定效果。

……
——《合理用药》
书名:《合理用药》
栏目:合理用药 > 第六章 心血管疾病用药 > 第一节 抗心力衰竭药 > 二、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
作者:谢惠民
参编:常明,谢惠民,赵志刚,彭敏,李晔
页码:276-277
版本:4
出版时间:2003-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