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速览]2﹒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细菌通过耐药因子可产生破坏抗生素或使之失去抗菌作用的酶,使药物在作用于细菌前即已被破坏或失效。目前已分离出的灭活酶或钝化酶有:2.1﹒ 1 β内酰胺酶。细菌钝化酶的产生由质粒所控制,并可通过接合转移或转座子转移到基他敏感菌。产生钝化酶的细菌往往对被钝化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显著耐药,因而导致治疗失败。耐药性,耐药菌往往有一定缺陷,但质粒介导产生的耐药菌则与敏感菌一样,迅速生长繁殖,并可在正常人和体弱者中引起感染。只有当敏感菌因抗菌药物的选择作用而被大量杀灭后,耐药菌才得以大量繁殖而成为优势菌,并导致各种感染发生。因此,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是抗菌药物广泛应用,特别是无指征滥用的后果。

……
——《中华临床药物学》
书名:《中华临床药物学》
栏目:中华临床药物学 > 第19章 抗菌药物概论 > 第2节 细菌耐药性
作者:徐叔云
参编:卞如濂,王浴生,王子厚,王钦茂,史轶蘩
页码:269-271
版本:1
出版时间:2003-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