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血小板在动脉血栓形成以及心血管疾病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和地位认识的不断深入,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已经成为ACS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预防和治疗的基石[ 73 ]。此类药物不断涌现并在临床广泛应用,包括阿司匹林,噻氯吡啶类和GP Ⅱ b/Ⅲ a受体拮抗剂,均为抗栓防栓治疗的基础用药。对于抗血小板药物的基因及蛋白质组学研究,目前较集中在抗药性方面。有研究发现P 1 Y 12的H 2基因型虽然只占少数(14%),却具有很强血小板聚集作用,而氯吡格雷对其反应却比较差,这大大削弱了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凝血酶、TXA‐2和胶原诱导受体P 1 Y 12的激活也可能是抵抗的一个因素[ 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