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三、缺血性J波的离子流机制

急性心肌缺血是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约占心脏性猝死的60%。近年来发现其与心室复极的异质性和电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细胞结构、代谢及离子通道的异质性变化,进而引起心肌电生理异质性改变,包括瞬时外向钾电流(I to)增加,心肌外膜中层、内膜的复极差异增加,产生J波和ST段抬高。外膜比中层和内膜动作电位时程(APD)缩短明显,与内膜APD的差值增大,即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增大,发生2位折返,是心肌缺血时室速、室颤发生的基础。1 ﹒急性心肌缺血时犬3层心室肌的细胞膜外向钾离子流增加,而内向钙电流减少。2 ﹒急性心肌缺血时,上述离子流改变,形成APD的2相缩短和TDR增大,诱发2相折返。

……
——《抗心律失常中西药与离子通道》
书名:《抗心律失常中西药与离子通道》
栏目:抗心律失常中西药与离子通道 > 第四篇 离子通道与临床 > 第四章 冠心病与离子通道 > 第一节 急性心肌缺血与离子通道
作者:郭继鸿 崔长琮
参编:
页码:284
版本:1
出版时间:2008-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