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von Behring和北里柴三郎首先发现接受过破伤风毒素注射的豚鼠或家兔血清具有中和该毒素的作用。并且注射给其他动物后能抵御破伤风的感染与发病,此后便揭开了血清(抗毒素)疗法的光辉序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更进一步证明了抗毒素对受伤后的治疗和预防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了破伤风人源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生产,人源免疫球蛋白制品的使用,消除了由马血清抗毒素(异种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等问题。若重复注射抗毒素,患者对异体蛋白的敏感性增强,将加速对异体蛋白的破坏,血中抗毒素会迅速消失,故注射次数越多效果越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