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1﹒出血性转换的发生机制及其相关因素

出血性转换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血细胞渗出血管壁,这个出血转换的过程是与血管壁完整性的破坏相关联的。血供丧失时就导致血‐脑脊液屏障完整性的破坏,缺血后最初几小时微血管内皮上白细胞黏附受体的出现和微血管完整性的改变,提示缺血早期微血管的激活和血管生成的发生。第二个屏障是细胞外基质,它是连接内皮细胞和附近细胞层以及平滑肌细胞的一种特殊成分,由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纤维结合蛋白、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各种各样的肝素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组成。其他与缺血性卒中后出血性转换相关的因素包括高龄(可能与老年人脑淀粉样血管变性有关 ......

——《缺血性脑血管病学》
书名:《缺血性脑血管病学》
栏目:缺血性脑血管病学 > 第五篇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殊问题 > 第十章 脑内微出血与缺血性脑卒中后出血性转换 > 第二节 缺血性脑卒中后出血性转换
作者:罗祖明 丁新生
参编:王拥军,董强,曾进胜,冯美江,徐严明
页码:863-86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