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二)梗阻性黄疸时的代谢及系统性病理生理学改变

非结合胆红素对新生儿的细胞、组织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当新生儿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多时,大脑基底核有显著的黄染和变性、坏死。临床表现肌肉抽搐、全身痉挛、锥体外系运动障碍等神经症状,胃肠道、脾脏、肾脏、胰腺、肾上腺、性腺、骨髓及呼吸道粘膜等都会发生渐进性坏死,可导致患儿死亡,临床称为新生儿核黄疸。在儿童及成人的梗阻性黄疸时,无论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至何种程度,均不发生核黄疸。梗阻性黄疸时的脂肪代谢障碍主要指肠道内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等的吸收障碍。维生素K摄入不足可导致上述凝血因子及凝血酶原合成减少,机体出现凝血功能 ......

——《腹部肿瘤学》
书名:《腹部肿瘤学》
栏目:腹部肿瘤学 > 第七章 胰腺肿瘤 > 第十五节 梗阻性黄疸 > 五、梗阻性黄疸时的病理、病理生理学改变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作者:郝希山 王殿昌
参编:王家仓,李强,梁寒,郝希山,王殿昌
页码:917-91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