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可分为全脑缺血和局灶性脑缺血两大类,临床上急性脑缺血性疾病主要指局灶性脑缺血(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短暂或持久性脑血流量降低,可由于脑血栓、脑梗死、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痉挛等各种原因引起,通常继发于较大的脑血管血栓栓塞。缺血区周围称为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半影区),这些部位神经电生理还未受到损害,细胞损伤和死亡情况与梗死区明显不同。血流仍可维持神经功能(即正常血流的20%~25%)。以下从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及炎症反应阐述脑缺血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因而增加这个转运子的功能和(或)表达,将在细胞外谷氨酸导致的神经损伤性的病理情况如脑卒中起保护作用[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