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因绝经和年龄增长引起的退行性的骨质疏松症,其血生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血清钙,磷和ALP一般在正常范围内。按骨代谢生化特点可将骨质疏松症分为高转换型和低转换型骨质疏松症。绝经后(Ⅰ型)骨质疏松症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表现为骨形成与骨吸收的标志物均增高,骨丢失明显大于骨形成,骨转换加快,多采用抗骨吸收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进行Ⅱ期和Ⅲ期临床评价,一般为期1年以上,除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进行骨密度的检查,还应检测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来评价药物对骨转换的影响。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新的骨形成和骨吸收的生化标志物将会不断出现,并在今后10年会更广泛地应用于骨质疏松症及其他代谢性骨病的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