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病因学]三、病 因 学

传统的理论认为,抗精神病药物阻断了黑质‐纹状体束的多巴胺的传递,导致胆碱能活动增加,引起EPSs,任何可以降低中枢胆碱能活动或提高中枢多巴胺活动的药物都可以减少EPSs。 血浆钙离子水平降低与EPSs 发生的增加有关,钙离子参与胆碱能系统的功能活动和多巴胺的代谢。 GABA 可能通过抑制多巴胺系统的反馈调节产生EPSs。 动物试验(狒狒)发现,当给予经典抗精神病药的初期,纹状体内DA 的合成与释放增加,这一现象在给药后1~5小时达到高峰,这与ADRs 出现的时间相符。 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D 2受体的拮抗相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D 1受体的拮抗则较少引起EPSs。有人认为D 1/D 2的受体拮抗比率与EPSs 和TD 的发生有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解离速度明显快于经典抗精神病药,有人认为也与EPSs 发生率较少有关。 由于氯氮平对D 3和D 4有较高的亲和力,有人认为也可能与氯氮平的EPSs 发生率少有关。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三篇 精神药物的分类和药理学原理 > 第一章 抗精神病药 > 第五节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药物治疗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357-358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