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化学、物理、毒素所致溶血性贫血

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及生物毒素在达到一定程度或剂量足够大时可导致溶血。若发生在已有红细胞内在缺陷的基础上则溶血更加明显。此类溶血性贫血多属红细胞外溶血,系后天获得性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铅可通过间接抑制血红素合成、加速血红素分解和引起膜脂质过氧化导致溶血。铅中毒主要采用驱铅疗法;铜可与红细胞膜的巯基结合使红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减少,还抑制G-6-PD活性使红细胞内抗氧化物质减少,由此产生的氧自由基可损伤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膜。口服铜盐中毒时可用硫代硫酸钠洗胃和口服胃黏膜保护物,或用依地酸二钠钙(金属铬合剂)解毒。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溶血可用青霉胺促进铜排泄;砷化氢因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溶血。砷化氢氧化时产生的过氧化氢也损伤红细胞膜。砷化氢中毒的治疗包括换血、碱化尿液及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元素铝主要是通过干扰血红蛋白合成、降低红细胞渗透脆性等导致溶血;芳香族硝基或氨基化合物中毒时珠蛋白变性沉淀为Heinz小体。含此小体的红细胞易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而致溶血。应及早进行换血,并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常引起溶血的物理因素包括高温、放射线和血液低渗等。高温可直接损伤红细胞。烧伤时红细胞膜乙醇胺磷脂(PE)含量的降低及自由基的产生与溶血有关。有些蛇毒、蜂毒、蜘蛛毒和某些毒蕈含溶血毒素,偶可导致严重血管内溶血。

  • 首页
  • 血液病学
  • 红细胞系统
  • 化学、物理、毒素所致溶血性贫血
    •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铅为重金属,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材料,接触和使用的人数众多,当摄入量过大时可引起中毒。铅中毒多数由于职业引起,少数为意外事故。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粉尘或烟气形态经呼吸道吸

      1
    • 铜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铜为重金属,工业上与铜本身接触并不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但铜的化合物如硫酸铜、乙酸铜和氯化铜等其毒性比铜本身大,可引起中毒,临床上所见到的急性铜中毒并伴有溶血者常见于以

      2
    • 砷化氢(AsH3)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又名胂,为无色气体,是极强的溶血毒物。含砷金属与硫酸或盐酸接触即产生砷化氢,工业生产中当含砷金属矿渣遇到潮湿空气或水时即可产生砷化氢(在工业上无直接用途,属于一种废

      3
    • 元素铝的影响及锑化氢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吸入高浓度的锑化氢(又名悌)可引起溶血,与上一篇述砷化氢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相似,可参考之。1978年认识到铝中毒可致贫血。有关贫血机制有推测主要是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有认为是

      4
    • 芳香族硝基或氨基化合物引起中毒Heinz小体的溶血性贫血

      有些化学物质已被证实在正常红细胞内可引起Heinz小体,如苯醌、苯肼、硝基苯、二硝基苯和三硝基苯等芳香族的氨基或硝基类化合物。Heinz小体是受损红细胞内的一种包涵体,可在活

      5
    • 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概述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DHA)较少见,据WHO药物不良反应国际监督调查研究中心估计,DHA占主要药源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10%。但急性溶血病情较重,常有生命危险。按照发病机制,药物

      6
    • 高温、放射线、血液低渗所致溶血性贫血

      一、高温1、病因及发病机制高温引起溶血性贫血以烧伤为最多见。面积15%以上的Ⅱ、Ⅲ度烧伤即可引起溶血性贫血。曾有因血液透析恒温装置故障造成透析液过热而致溶血的报告。

      7
    • 蛇、蛇、蜘蛛等生物毒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蛇毒蛇毒通常分为神经毒及血循环毒。血循环毒的作用包括影响心脏、血管和血液(主要是凝血障碍、出血和溶血)。蝮蛇、蝰蛇、金环蛇和眼镜蛇等蛇毒中含有卵磷脂酶和其他直接引起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