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淋巴细胞归巢和再循环的意义

    体内淋巴细胞大约以每秒5×106个淋巴细胞的速度离开血液,穿过HEV,黏附到HEV的过程仅需1~2秒,跨膜则需10分钟。启动机制包括G蛋白连锁化学引诱物受体及其配体,它们能够在紧密

    21
  • 淋巴细胞归巢的特殊途径

    一、归巢至肠道的淋巴样细胞分布在三个区域:潘氏斑(Payer patches),也是外周淋巴器官;肠道上皮下的板层(lamina propria);侵入基底膜后在内皮细胞间扩散的细胞,即内皮间淋巴细胞(intra

    22
  • 淋巴细胞归巢至外周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迁移到外周淋巴器官称为归巢(homing),原意是回到可以生息的地方。各种白细胞通过血管内皮迁移都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涉及不同形式的内皮细胞和不同的黏附分子。B

    23
  • 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的其他细胞

    从显微镜下分辨出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可是过去一直以为它们都是终期细胞,后来发现,外周血的淋巴细胞可能发生逆转,重新变成形态学彼此不同的幼稚细胞。曾经有一

    24
  • 淋巴细胞减少症

    正常成人外周血T细胞约2/3为CD4+(辅助性)T细胞。大多淋巴细胞减少症患者T细胞绝对数减少,特别是CD4+细胞数减少。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平均绝对值为1. 9(1. 0~2. 3)×109/L,CD4

    25
  • 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百日咳:百日咳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形态学正常的淋巴细胞计数可显著增高,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30× 109/L(范围为8×109/L~70×109/L)。淋巴细胞增多的原因是百日咳杆

    26
  • 慢性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症

    大颗粒淋巴细胞(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LGL)占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10%~15%,由两个系列的细胞组成:CD3+LGL和CD3-NK LGL。慢性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症呈慢性临床经过,表现为外

    27
  • 持久性多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

    当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4. 0×109/L(亦有采用>5. 0×109/L)时称为淋巴细胞增多症。多色荧光流式免疫表型分析可区分良性抑或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免疫球蛋白

    28
  • 特发性CD4+淋巴细胞减少症(HIV阴性AIDS样疾病)

    特发性CD4+淋巴细胞减少症(ICL)又称HIV阴性AIDS样疾病,或HIV阴性AIDS样综合征。1989年Daus等首先报道,现逐渐增加。本病CD4+细胞减少,临床表现类似艾滋病(AIDS),但无HIV感染证据。约1/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