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概述]二、自伤行为的分类

的模式,可将非致命性自伤行为分以下五类,组成系列性行为谱:1 ﹒高致命性。经常必须在自伤行为和其他有潜在伤害的行为间作出界定,为此可依循两条原则:①按发生频率,可分为一过性和成瘾性两类。按行为目的,分指向自己的行为(如缓解心理紧张、痛苦情感,转移注意力,减少自身分裂症状,惩罚和警示自己,自我宽慰等)和指向他人的行为(如传达自己的痛苦,寻求帮助等)。有些青少年实施自伤行为有多重目的。例如:某高中生考试失败后捶打自己,目的既是惩罚自己,亦是为了分散痛苦的情绪。 ......

——《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
书名:《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
栏目: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 > 第二十四章 青少年自我伤害预防控制(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elf Injury in Adolescents) > 第三节 自伤和自残
作者:季成叶
参编:王芳芳,陶芳标,吴汉荣,马军,王芳芳
页码:662-663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