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1971年Fathala首先提出,认为排卵使卵巢上皮受到损伤,因而导致恶性变可能,如未生育过的妇女发病较多,而口服避孕药者发病较少。另有报道不孕妇女应用氯米芬12个疗程以上者,卵巢癌发病危险有所增高。主要认为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能刺激卵巢表层上皮,导致向恶性发展,而更年期左右年龄50~60岁,正逢垂体促性腺激素增高时期,也正是卵巢癌高发年龄。对卵巢恶性肿瘤研究较多的癌基因有C-erbB2,K-ras及C-myc等。当某些原癌基因在内或外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突变,DNA重排,促进子插入,DNA扩增或调控序列 ......

——《临床妇产科学》
书名:《临床妇产科学》
栏目:临床妇产科学 > 第四十五章 卵 巢 肿 瘤 > 第一节 概 论
作者:顾美皎 戴钟英 魏丽惠
参编:万焕忠,于传鑫,马丁,卞度宏,王山米
页码:741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