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继发性损伤的机制

脊髓损伤破坏血脊髓屏障,损伤区血管断裂,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清素及内源性阿片类等物质释放,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和通透性增加,微循环血流减慢或停滞,进而造成损伤区缺血、缺氧和血管源性组织水肿。水肿自脊髓损伤中心部分迅速向周围白质扩展,于损伤后1天达到高峰,加重组织的缺血和缺氧。缺血、缺氧对脊髓灰质造成的危害较对白质更为严重,对脊髓损伤后发生的病理变化和神经功能丧失负有重要的责任。小胶质细胞的反应性激活是沿着脊髓损伤区内顺行性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的神经纤维束发生的,激活的小胶质细 ......

——《神经生物学》
书名:《神经生物学》
栏目:神经生物学 > 第四篇 脑的高级功能及病变 > 第三十一章 脊髓损伤的神经生物学 > 第一节 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及其机制
作者:鞠躬
参编:吕国蔚,王百忍,王百忍,乔健天,吕国蔚
页码:661-669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