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四、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药理学原理

根据修改的Singh‐Vaughan Williams分类方法,可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四类。其中Ⅰ类为Na +通道阻滞剂,同时对K +通道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奎尼丁与血浆中的α 1酸性糖蛋白结合,增加了血浆药物浓度。奎尼丁还可阻断α 1和α 2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血管扩张。致心律失常作用:在1922年即发现了奎尼丁致心律失常作用,但直到1964年才明确认识这种作用是很常见的副作用。也可用于其他药物治疗无效且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但根据CAST试验提示,心肌梗死后用氟卡尼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增加患者死亡率。有 ......

——《心血管病学》
书名:《心血管病学》
栏目:心血管病学 > 第三章 心律失常 >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基础及药物治疗
作者:马爱群 胡大一
参编:牛小麟,惠汝太,马爱群,牛小麟,刘治全
页码:172-17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