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一、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药物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欧洲和美国发生率为百分之二至五,其特点是:①症状出现时间常推迟。氯霉素、磺胺甲唑/甲氧苄啶、乙胺嘧啶、双氯芬酸、苯妥英钠、水杨酸制剂、甲氨蝶呤等。外周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减少。小儿对氯霉素的敏感性高,尤其是女孩。认为氯霉素分子上的硝基苯环通过硝基还原变为对特异敏感者具毒性的中间体,导致染色体畸变,从而损伤干细胞。有报告称个别病人由于使用氯霉素眼药水而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认为是Ⅱ型变态反应。3 ﹒预防和控制感染。6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使用可使中性粒细 ......

——《现代儿科诊疗学》
书名:《现代儿科诊疗学》
栏目:现代儿科诊疗学 > 第三十二章 药源性小儿疾病 > 第八节 药源性小儿血液病
作者:邹典定
参编:赵东赤,张渝侯,邓华秀,邓淑珍,方世平
页码:1419-1420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