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文献资料]一、毒素进入靶细胞的一般机制

细菌毒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是发挥毒性作用的第一步。毒素引起宿主何种临床症状,首先取决于细菌的定植部位及毒素受体。例如,霍乱肠毒素(CT)的受体是神经节苷脂GM1,而GM1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哺乳动物细胞膜上,理论上CT可引起全身各种器官的疾病。细菌毒素只有1个受体结合区,故1个毒素分子一般只与1个受体分子结合,但梭菌神经毒素(CNTs)比较特别。在电镜下观察到,一些有明显三功能区的毒素,如DT、TeNT等,在低pH条件下,毒素R区与膜受体结合后,其T区可在脂质双层膜上形成所谓“毒素离子通道”,足以使未折 ......

——《高级医学微生物学》
书名:《高级医学微生物学》
栏目:高级医学微生物学 > 第3章 细菌毒素 > 第三节 细菌毒素的作用机制
作者:龙北国 江丽芳
参编:万成松,邓凡,马桂璋,王传恩,王应斌
页码:36-39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