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第一节 猩 红 热

古代中医将猩红热(scarlet fever)描述为阳毒、斑、疫疹、痧证等。在国外,1675年Syden‐hem首次对该病做了详细描述,定名为猩红热。1909年丁福保从日文译为猩红热。血清各种抗A群溶链菌抗体检查对猩红热并无临床早期诊断价值,以常用的抗溶链菌O溶血素抗体(ASO)为例,一般多要在发病后7天后才有可能转阳性,14病日的阳性率约为60%,其抗体有抗DNA酶抗体、抗透明质酸酶抗体、抗链激酶抗体等,可用于回顾性诊断。 ......

——《小儿感染病学》
书名:《小儿感染病学》
栏目:小儿感染病学 > 第七篇 小儿细菌性疾病 > 第二章 链球菌感染
作者:宫道华 吴升华
参编:宫道华,吴升华,赵佩霞,张淑英,胡皓夫
页码:745-75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