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一、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根据变应原来源不同,分为吸入物性变应原(如花粉、尘螨、毛皮等),食物性变应原(如鸡蛋、海鲜、豆类、牛奶等),药物性变应原(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及真菌性变应原(如真菌孢子等)。大多数变应原分子量在1~7万之间,分子量过小(除非是多聚体)因不能与靶细胞表面相邻的IgE分子“搭桥”而不能引起肥大细胞等脱颗粒,过大则不能穿过黏膜表面与黏膜下层进入机体,均不可引起免疫反应。一方面,其可直接吞噬肥大细胞释放的嗜碱性颗粒,释放组胺酶灭活组胺,释放硫酸脂酶灭活白三烯,释放磷脂酶D灭活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Ⅰ型 ......

——《实用检验医学 上册》
书名:《实用检验医学 上册》
栏目:实用检验医学 上册 > 第三篇 临床免疫篇 > 第三十四章 超敏反应与实验室诊断 >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作者:丛玉隆 王鸿利 仲人前 周 新 童明庆
参编:王鸿利,仲人前,周新,童明庆,马筱玲
页码:569-57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