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第2章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失常,心脏泵血不能或仅在提高充盈压后才能满足组织、器官的需求,从而导致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症候群。心肌肥大是心脏维持心功能的重要代偿方式,但在病因持续存在的情况下过度肥大的心肌可因心肌重量的增加与心功能的增强不成比例即不平衡生长而发生衰竭,其机制是:1 ﹒心肌重量的增加超过心脏交感神经元轴突的增长,使单位重量心肌的交感神经分布密度下降。目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大量临床试验中的治疗效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书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栏目: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 第一部分 概论
作者:华伟 张澍
参编:王方正,陈新,丁立刚,王方正,王国干
页码:8-1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