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三)病理和发病机制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变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一般为浅表感染,管腔内充满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病变亦可侵犯至粘膜下层及支气管周围,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肺泡内可含少量单核细胞为主的渗出液,并可发生灶性肺不张、肺实变、肺气肿。毛细血管明显充血,肺间质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浸润。由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死亡者的肺内有时很少有肺炎支原体或抗原的证据,亦提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产生的超敏性有关。 ......

——《呼吸病学》
书名:《呼吸病学》
栏目:呼吸病学 > 第四篇 呼吸系统疾病 > 第三十三章 感染性疾病 > 第七节 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肺炎 > 三、支原体肺炎
作者:朱元珏 陈文彬
参编:VandeWoestijne,万欢英,于润江,马,毛宝龄
页码:791-79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