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三、血栓形成机制

1845年,Virchow指出血栓形成与三大因素有关:①血管损伤。本文就血栓形成机制作一简述。3):VL A是胶原受体,结合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促进血栓形成。它们均可使纤溶活性减低,增强血栓形成因素。白细胞变形性下降:堵塞小血管,血流淤滞,促进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减少: F Ⅻ和H MWK缺乏,可致纤溶活性减低而发生血栓形成。血黏度升高,血流减慢:可致冠脉血流、脑血流、脏器血流减少,致血栓形成。血流紊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致血管狭窄、受压而弯曲,血管分叉,瓣膜损伤等因素可致血流紊乱 ......

——《实用检验医学 上册》
书名:《实用检验医学 上册》
栏目:实用检验医学 上册 > 第一篇 临床检验篇 > 第五章 血栓性疾病的检验诊断 > 第一节 血栓性疾病概论
作者:丛玉隆 王鸿利 仲人前 周 新 童明庆
参编:王鸿利,仲人前,周新,童明庆,马筱玲
页码:62-63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