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解剖学、组织学](七)内丛状层(internal plexiform layer)

内丛状层主要是视网膜脑神经第一神经元与第二神经元的连接处,由内核层与神经节细胞层的许多突起所构成,是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与神经节细胞相突触的部位。偶尔可以看到移位而来的神经节细胞与无长突细胞的细胞核及星形胶质细胞。在内丛状层,特别是无长突细胞突起,含有许多乙酰胆碱酯酶( acetylcholinesterase ) ,该酶在神经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内丛状层厚约18 ~ 36 μ m 。内丛状层中观察到的所有突触或由双极细胞终末或由无长突细胞突起形成。 ......

——《中华眼科学:全3册》
书名:《中华眼科学:全3册》
栏目:中华眼科学:全3册 > 第一卷 眼科学基础 > 第三篇 眼的解剖组织学 > 第一章 眼 球 > 第一节 眼 球 壁 > 三、视 网 膜
作者:李凤鸣 谢立信
参编:朱秀安,赵家良,黎晓新,赵堪兴,王宁利
页码:103-10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