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六、细胞外基质转换失平衡

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肾小球ECM的量、成分、性质和出现的时间均发生明显改变。研究证明,积聚在肾小球硬化部位的ECM既包括正常ECM成分(Ⅳ型胶原、LN、FN和蛋白聚糖)量的增加,也包括正常时不能见于肾小球系膜区的Ⅰ型和Ⅲ型胶原的积聚。无论是免疫性还是非免疫性损伤引起的肾小球硬化,FN出现最早,它形成网状支架,随后增多的胶原等成分在支架中沉积。因此,肾小球硬化归根结底是肾小球ECM合成与降解之间转换失平衡的最终结局。这一结果说明,PA与PA I‐1之间的调节失平衡可能在肾小球损伤和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活化 ......

——《器官纤维化——基础与临床》
书名:《器官纤维化——基础与临床》
栏目:器官纤维化——基础与临床 > 第六章 肾小球硬化 > 第三节 肾小球硬化的发生机制
作者:李 才
参编:李才,张一宁,牛俊奇,侯芳玉,黄谨
页码:150-15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