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流行病学]一、Amp Cβ‐内酰胺酶的特点及流行

1973年Burman等[ 5 ]在耐氨苄西林的大肠埃希菌中发现了一种染色体编码的β‐内酰胺酶,是由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丝氨酸”头孢菌素酶,据其耐药性而命名为Amp C β‐内酰胺酶。质粒介导Amp C β‐内酰胺酶源于肠杆菌科细菌,可见于克雷伯菌、沙门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产气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 C β‐内酰胺酶不被克拉维酸抑制,且不受酶抑制剂抑制,对第一代至第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抗假单胞菌青霉素均耐药,对碳青霉烯类、第四代头孢菌素和喹 ......

——《2010儿科学新进展》
书名:《2010儿科学新进展》
栏目:2010儿科学新进展 > 第一部分呼吸与感染 > 第十五章质粒介导AmpC 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申昆玲
参编:沈叙庄,丁辉,马琳,王旭,王伟
页码:150-15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