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George等研究发现,往血浆中加入凝血酶,可产生大量的细胞微粒,他们用免疫电泳的方法证实这些微粒源自血小板,他们还发现,血清中血小板微粒的浓度大致是血浆中的10倍,这提示,凝血过程中伴随着大量血小板微粒的产生。因此,服用噻氯匹啶后,血小板的多种激活途径被阻断,血小板活化减少,因血小板活化而产生的血小板微粒就减少,表达活化蛋白的血小板微粒也就相应减少,但国内外缺乏相关的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口服噻氯匹啶后,血小板微粒膜上活化蛋白的表达呈现动态变化,故检测血小板微粒膜上活化蛋白对噻氯匹啶的药效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