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理生理]【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机制】

快速性心律失常通常由折返和异常自律性或触发活动所致。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氟卡因和奎尼丁,抗组胺药物特非那定和阿司咪唑与红霉素或抗真菌药合用均可阻滞Ikr,延长Q‐T间期,通过触发活动而引起多形性室速和猝死。临床上与DAD触发活动有关的心律失常有:①室性期前收缩包括心肌梗死后起源于普肯耶细胞的室性期前收缩,儿茶酚胺刺激后的室性期前收缩,肥厚性心肌病的室性期前收缩。抑制触发搏动,消除单向阻滞发生(消除不应期弥散或各向异性),消除非均一缓慢传导(消除任何可兴奋裂隙),或永久性打断心动过速的折返环,均可预防心动过速发 ......

——《危重症加强监护治疗学》
书名:《危重症加强监护治疗学》
栏目:危重症加强监护治疗学 > 第二篇 内科疾病 > 第25章 ─心律失常
作者:谢灿茂 陈升汶
参编:吴胜楠,王捷,王捷,王长希,王玉
页码:316-319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