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概述]鼠咬热(rat bite fever)

由螺旋体或链杆菌引起,在我国所发现的鼠咬热都是由于鼠咬热螺旋体,多半发生于夜间睡眠时被鼠咬伤的婴儿。又称小螺菌( Spirillum minus ) ,长1.6 ~ 3.0 μ m ,宽0.4 ~ 0.5 μ m ,有2 ~ 6个螺旋,两端尖锐并各有一根鞭毛,受染鼠在夜间咬啮婴儿皮肤后,经过数日或数周的潜伏期,鼠咬热开始发生。是联珠状链杆菌( 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is )所引起的鼠咬热,又称哈佛希尔热( Haverhill fever ) ,是家鼠、野鼠、松鼠或其他动物趁人 ......

——《朱德生皮肤病学》
书名:《朱德生皮肤病学》
栏目:朱德生皮肤病学 > 第十六章 螺旋体性疾病 > 二、胎传梅毒(先天梅毒、遗传梅毒)
作者:方洪元
参编:齐蔓莉,邢卫斌,张秉新,赵文学,方 方
页码:255
版本:4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4-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