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解剖学、组织学]第二节 颌面部表面形态

根据颌面部解剖特点,可将其分为眶区、眶下区、颊区、颧区、鼻区、唇区、颏区、腮腺咬肌区及面侧深区(图4‐1‐。颌面部许多临床常用的表面解剖标志如下(图4‐1‐。人中:上唇皮肤表面正中,有由鼻小柱(鼻中柱)向下至唇红缘的纵行浅沟称为人中。沿两眼内外眦作垂线,可将面部在眼裂水平分为五等分,每一等分的宽度与一个眼裂的宽度相等,即两眼内眦间距两眼裂宽度和左右外眦至耳轮间距相等(图4‐1‐。鼻面角(naso facial angle):沿眉间点至颏前点划线,沿鼻尖至鼻根点划线,两线相交构成鼻面角。为正颌外科和成形外科 ......

——《中华口腔科学(上、中、下卷)》
书名:《中华口腔科学(上、中、下卷)》
栏目:中华口腔科学(上、中、下卷) > 第四篇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 > 第一章 颌面部表面解剖
作者:王翰章
参编:曹荣桂,朱希涛,张锡泽,郑麟蕃,徐君伍
页码:153-15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1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