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与病理】

人体存在非特异性免疫,以抵挡霍乱弧菌等的侵入。其中胃酸起主要作用,胃大部切除后、大量饮水、过量进食均使胃酸稀释进而降低对霍乱弧菌的抵抗力。但正常人食入霍乱弧菌量超过108~109,也可发病。霍乱弧菌通过以下致病因子致病。霍乱弧菌通过鞭毛活动、黏蛋白溶解酶、黏附素以及细菌的化学趋化作用等,使弧菌能成功地黏附于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但不侵入细胞内,随着细菌的繁殖,肠毒素起重要的致病作用。Zot毒素基因广泛存在于O1群流行株中,也存在于大多数O139型霍乱弧菌和少数其他非O1群霍乱弧菌中。 ......

——《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书名:《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栏目: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 第十一篇 感染性疾病 > 第十章 细菌性疾病 > 第八节 霍乱
作者:陈灏珠 林果为
参编:戴自英,廖履坦,杨秉辉,翁心华,潘孝彰(常务)
页码:529-530
版本:1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