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一、概 况

人工髓核有许多种设计,最早应用于临床的髓核假体是1966年由Fernstrom报道使用的不锈钢球,他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在250名患者的椎间隙内放置了单个不锈钢球,在随访4~7年后发现88%的患者因为钢球下沉而导致了椎间隙高度丢失,故这种假体也就被摒弃。国内徐玉良采用的硅胶髓核假体进行人工髓核7例置换,2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症状缓解,但椎间高度明显丢失。徐印坎行20例髓核置换,随访2~7年,除1例患者出现假体移位外,其余患者的症状都得以缓解。但上述假体均未在临床广泛应用。这两种假体均可通过微创 ......

——《脊柱微创外科学》
书名:《脊柱微创外科学》
栏目:脊柱微创外科学 > 第三章 脊柱退行性疾病
作者:刘尚礼
参编:
页码:161-16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