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体毒力因子和致病机制目前仍知之不多,它们的表面结构(表面蛋白、菌毛、LPS、血管生成因子等)和某些有害的代谢产物(过氧化物、磷脂酶A2、溶血素等)以及宿主状态均与致病过程密切相关。立克次体通过诱导吞噬侵入宿主细胞,即有代谢活性的立克次体启动宿主细胞微丝依赖的吞噬过程,沿着由宿主细胞肌动蛋白构成的纤维丝运动使立克次体内在化。SFG立克次体也可在核内发现,康氏立克次体感染Vero细胞的电镜观察显示,立克次体与细胞接触3 min内即进入细胞,12 min后约有一半立克次体出现在细胞质内。免疫复合物形成并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