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六、毒力因子与致病机制

立克次体毒力因子和致病机制目前仍知之不多,它们的表面结构(表面蛋白、菌毛、LPS、血管生成因子等)和某些有害的代谢产物(过氧化物、磷脂酶A2、溶血素等)以及宿主状态均与致病过程密切相关。立克次体通过诱导吞噬侵入宿主细胞,即有代谢活性的立克次体启动宿主细胞微丝依赖的吞噬过程,沿着由宿主细胞肌动蛋白构成的纤维丝运动使立克次体内在化。SFG立克次体也可在核内发现,康氏立克次体感染Vero细胞的电镜观察显示,立克次体与细胞接触3 min内即进入细胞,12 min后约有一半立克次体出现在细胞质内。免疫复合物形成并在 ......

——《临床医学分子细菌学》
书名:《临床医学分子细菌学》
栏目:临床医学分子细菌学 > 第三篇 各论 > 第四十四章 立克次体
作者:严杰 钱利生 余传霖
参编:陈莉丽,李淑萍,黄华,毛亚飞,王媛
页码:581-583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