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概述]二、生物学特征

猫抓病病原体的研究不十分顺利,直到1983年Wear等用Warthin‐Stary和Brow‐Hopp ’ s组织革兰氏染色,才在患者的淋巴结中发现了病原体,即汉氏巴尔通氏体(Bartonella henselae),证明猫抓病的这种病原体是小的多形性革兰氏阴性、嗜银性杆菌。当用猫抓病患者的恢复期血清对患者淋巴结组织做免疫过氧化酶染色时,细菌染色明显。因此,认为这些细菌是引起猫抓病的病原体,证实猫抓病是一种细菌性感染性疾病。1958年Hadfield等人用电子显微镜证实猫抓病患者的淋巴结中存在猫抓病杆菌。 ......

——《现代诊断微生物学》
书名:《现代诊断微生物学》
栏目:现代诊断微生物学 > 第二篇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 第三十三章 其他新发现的传染病病原 > 第三节 猫抓病的微生物学检查
作者:刘锡光
参编:何晓青,洪秀华,毕胜利,李若瑜,高屹
页码:92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