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einman等[ 1]和Gallagher等[ 2]在1982年首先报道了使用直流电(DC)导管消融患者的房室交界区治疗难治性室上性心律失常,虽然该技术可成功地产生永久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但高电压的放电导致电弧和爆裂性气泡,损伤面积大,在少数患者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包括血流动力学障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破裂,个别患者在治疗后期猝死。1984年Narula等[ 3]报道了应用激光导管消融希氏束的研究,同样由于损伤难以控制,在临床上不能得到推广。尽管其他能源如激光、冷冻、聚焦超声等已被应用于动物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