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因学]二、病原学和发病机制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是一种厌氧的革兰阳性细长杆菌,产生细胞毒素(毒素B)及肠毒素(毒素A)。由于早期分离及培养屡屡失败而被命名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此菌有鞭毛,芽胞较大,其芽胞在外环境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该菌于1977年由Larson等人从伪膜性肠炎患者粪便中成功分离出。当患者接受长期广谱抗生素治疗后,由于正常菌群中敏感细菌受到抑制或被杀灭,而对大多数广谱抗菌药物耐药的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则大量繁殖,发生菌群失调,并产生大量毒素,引起肠道及全身严重中毒反应。而一旦进展至伪膜性肠炎则病死率将显著增加。 ......

——《感染性腹泻病》
书名:《感染性腹泻病》
栏目:感染性腹泻病 > 第九章 感染性腹泻的特殊类型 > 第一节 伪膜性肠炎
作者:聂青和
参编:翁心华,李梦东,魏承毓,王全楚,王素萍
页码:527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