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一)细胞膜上的铜离子通道

真核细胞可以从广泛的含铜供体中迅速、双向地获取铜离子,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摄入过程不需要消耗ATP,高度提示铜的吸收是一个被动转运的过程,一些外界因素如白蛋白、组氨酸、氯离子、钾离子以及pH等都会对铜的吸收产生影响。培养环境中有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存在的条件下,肝细胞往往摄取更多的铜,这也提示铜的转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进出均衡的双向过程,后者可能还需要一些特殊的辅助蛋白来完成铜离子的出胞。目前所知还有一种二价金属转运体1(DMT1)能将铜转运入胞,DMT1是一种非特异性金属转运蛋白,目前已知能在小肠转运Cu2 ......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书名:《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栏目: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 第二章 发病机制 > 第一节 铜的正常代谢及其生物学功能 > 二、铜稳态的调节机制
作者:梁秀龄 李洵桦
参编:
页码:20-2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