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 — 1932年美国人Klein和Amberson系统地研究了牙齿的电化学。从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的理论出发来研究龋病病因机制,取得不少有新意的阶段性的成果。在不同电解质和p H的情况下,牙釉质可以带正的膜电荷或带负的膜电荷。天然牙釉质带有负的膜电荷,牙釉质在膜的两侧产生一个低浓度溶液为正,高浓度溶液为负的电位差,负的膜电荷能阻止高浓度KCI溶液中的CI -向低浓度溶液的渗透,而能加速K +的渗透,因而使低浓度溶液中聚集有较多的K +,于是产生正膜电位。牙齿脱矿,首先是H +的进入,然后是Ca2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