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5. 易损斑块新的分子机制

为什么有些动脉有明显的抗动脉硬化的能力?相反,编码生长因子、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在乳腺内的动脉表达程度高。体外实验显示,TN-C与细胞黏附、增生、存活和移行相关。基膜是由不同的蛋白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主要成分有层粘连蛋白(laminin)、Ⅳ型胶原、巢蛋白(entactin)、肌腱蛋白(tenascin)、钙结合糖蛋白(thrombospondin)、基膜蛋白多糖(perlecan)等(图13-。TN-C和ApoE双敲小鼠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斑块内出血。 ......

——《现代分子心血管病学》
书名:《现代分子心血管病学》
栏目:现代分子心血管病学 > 第二篇 临床分子心血管病学 > 第十三章 冠心病的分子生物学 >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 四、易损斑块
作者:康维强 宋达琳 葛志明
参编:俞冬熠,季晓平,张梅,管军,康维强
页码:381-38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4-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