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预防、预后]二、肝内淤胆型

肝内淤胆是肝细胞分泌胆汁功能受到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破坏,不能将胆汁排出细胞外(小叶内淤胆,Intralobular chole‐stasis)或由于胆小管内胆汁流速减慢以及免疫反应引起小叶间胆管进行性的破坏和减少。胆汁在肝内积聚致小叶间淤胆(In‐terlobular cholestasis)的结果,病理上可分为三型。光镜下毛细胆管、肝细胞、库普弗细胞内胆汁淤积,以小叶中央为主,伴明显的细胞反应(少量单个核细胞浸润,以嗜酸性细胞浸润为主),肝细胞有羽毛状变性,气球样变,灶性坏死,轻度脂肪变性,细胞大小不一 ......

——《药源性肝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书名:《药源性肝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栏目:药源性肝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 上篇 药源性肝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 第三章 药源性肝损害的临床及病理分型 > 第二节 药源性肝损害的病理分型
作者:侯连兵 周静
参编:王成蹊,陈宜鸿,卞俊,苑振亭,马云
页码:34-3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