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第五节 太 田 痣

太田痣(nevus of Ota)系1938年由日本太田氏首先描述的一种波及面部三叉神经第1支、第2支区域及同侧巩膜的灰蓝色斑状损害,又名眼上、腭部褐青色痣。其发生可能由于一些黑素细胞向表皮移动时,未能穿过真皮与表皮交界,停留在真皮、延迟消失所致。按神经分布,提示黑素细胞可能来自局部神经组织。和蒙古斑相似,但黑素细胞散在分布于真皮胶原纤维之间,但细胞之分布比蒙古斑更表浅。有隆起和浸润的色素斑,其黑素细胞数目多,与蓝痣相似。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色素增多,真皮有较多的噬黑素细胞。组织病理示真皮可见树枝状及梭型黑 ......

——《皮肤病学》
书名:《皮肤病学》
栏目:皮肤病学 > 第三篇 常见皮肤病和性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 第十三章 色素性皮肤病
作者:郑志忠
参编:王宝玺,张学军,王宝玺,刘全忠,孙建方
页码:193-19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