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细菌侵入与繁殖

黏附在角膜上皮细胞缺损区的细菌,可以很快侵入角膜组织,并迅速大量繁殖,同时再向更深层及周围正常的角膜组织扩散。细菌在繁殖过程中可释放多种毒素和水解酶,破坏角膜组织,如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许多毒性物质,引起坏死性角膜溃疡,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的白喉毒素能阻断细胞的能量产生,葡萄球菌产生的α -毒素可以直接导致角膜组织损害等。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的研究发现,导致角膜炎的细菌中,存在能够形成细菌生物膜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此类细菌的毒力与耐药性均与不形成细菌生物膜的细菌有所不同,并可导致角膜深基质的迁延 ......

——《眼科临床指南解读.细菌性角膜炎》
书名:《眼科临床指南解读.细菌性角膜炎》
栏目:眼科临床指南解读.细菌性角膜炎 > 第一章 总论 > 第三节 病原菌与发病机制 > 二、发病机制
作者:孙旭光
参编:
页码:40-4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