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因学]三、应激相关障碍的发病机制——心理应激学说

应激(stress)由加拿大生理学家Sely H于1936年提出,也可称作紧张刺激、紧张反应、紧张状态和压力等。由于几乎所有的应激都伴有心理成分,因此常使用“心理应激”术语,以强调心理因素在应激中的重要性。生物、心理和社会等诸多因素都可能成为应激源,但必定要在认知评价的基础上才能变成现实的应激源。应激一旦发生,无论它是由何类应激源引起的,都会导致心理和生理反应。强烈、持久的心理应激可导致或引发各种心理障碍,如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神经症、心理生理障碍等,甚至可诱发精神病。心理应激也可使一 ......

——《变态心理学》
书名:《变态心理学》
栏目:变态心理学 > 第六章 应激相关障碍及癔症 > 第一节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
作者:顾瑜琦 马 莹
参编:马立骥,王惠玲,刘新民,邱德胜,张银玲
页码:69-70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