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理生理]二、DIC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在DIC中发病机制最主要的变化是由于凝血酶及纤溶酶两方面引起的后果。在凝血酶的作用方面,首先是使纤维蛋白原分解出蛋白肽A,形成纤维蛋白单体,单体相互聚合成纤维蛋白,并在因子Ⅷ的交联作用下形成血栓,但纤维蛋白(原)也可与纤维蛋白裂解产物(FDP)形成可溶性复合物。凝血酶还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纤溶系统,因此体内凝血酶活性的改变就会引起体内有关生化凝血活性物质的各种变化,其综合的结果是纤维蛋白原、因子蛋白C及血小板等因大量消耗而减少,血小板的功能异常。 ......

——《围手术期病理生理与临床》
书名:《围手术期病理生理与临床》
栏目:围手术期病理生理与临床 > 第九章 血液系统 > 第六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作者:石汉平 詹文华
参编:丁一娟,缪明永,张建龙,余红兰,徐克成
页码:419-420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