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分泌性腹泻

由于肠黏膜上皮细胞电解质转运机制障碍,导致胃肠道水和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和)吸收受抑制而引起的腹泻。见于下列情况:外源性或内源性促分泌物刺激肠黏膜电解质分泌增加。促分泌物可分为3大类:1 ﹒细菌肠毒素。体内的某些肽、胺和前列腺素等物质均具有促进肠道分泌的作用,当这些物质在体内异常增多时,就会引起分泌性腹泻。除此之外,促胃液素瘤、类癌综合征和甲状腺髓样癌等,由于它们分泌的物质能刺激胃肠道过度分泌而引起分泌性腹泻,有些物质还能够促进肠道运动。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炎症,通过炎症介质或细胞因子可促使肠黏膜水电解质分 ......

——《消化系药物临床研究和治疗学》
书名:《消化系药物临床研究和治疗学》
栏目:消化系药物临床研究和治疗学 > 下篇 消化系疾病与药物治疗 > 第四十章 腹 泻 > 第二节 发病机制
作者:房静远 陆伦根
参编:保志军,蔡雄,蔡毅东,陈平,陈朝飞
页码:47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