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发病原理

电镜下可观察到电子致密物呈驼峰样沉积于GGBM上皮细胞侧,从组织学证实了免疫复合物的存在。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免疫复合物,特别是肾小球系膜区和内皮下的免疫复合物,可以通过免疫和理化机制吸引血液循环中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这些炎症细胞和受到某些刺激的肾小球固有细胞又可产生一系列炎症介质。1)由于肾小球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生,部分患者肾小球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肾小球内细胞明显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往往严重受压,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肾小球囊内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GFR)减低。因此,急性肾炎的治疗中 ......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
书名:《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
栏目: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 > 第三篇 肾脏疾病各论 > 第八章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 第一节 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 一、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作者:叶任高
参编:阳晓,刘冠贤,许韩师,方敬爱,崔极贵
页码:177-179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