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药物的有活性代谢物的致病作用

药物性肝脏损害有两种情况,即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其中可预测性的药物性肝损害主要是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所致。不可预测的药物性肝损害在发生机制上又可以分为两类:代谢异常和过敏反应。潜伏期短,常能复制出动物模型,给药前能预测其发病,这类肝损害又可分为直接肝损害和间接肝损害两型。氟烷肝炎是免疫介导药物肝损害的典型例子,有以下特点:①可为轻度肝损害,也可为暴发型肝炎,但后者发生率不高,占用药者的1/500~30000。肝损害出现在多次用药之后,首次接触极少发生肝炎,一般在用药后的28天内出现肝损害,但用药间隔时间越 ......

——《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
书名:《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
栏目: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 > 第十章 药物致肝硬化 > 第一节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
作者:夏启荣 何 峰
参编:王泽群,李春跃,何峰,张广超,张克家
页码:141-143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