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相当一部分接受辅导的学生,与其说心理出了问题,倒不如说是他们在用一种不为父母、教师所接受的方式来学习、交友、生活等等,而父母、教师又无法让他们“顺从”,于是被送来“修理”。非自愿”、“被强迫”成为学校个别心理辅导的主流。不少父母/教师让学生接受心理辅导是希望心理辅导教师帮助他们实现他们自己的希望,此时辅导教师有必要让父母/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尤其是在辅导目标的形成上。做一些不一样的”核心就是把关注点转回到学生身上,这一定会给辅导教师和“参观者”的沟通带来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