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第二节 病因及病理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疾病主要致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余10%包括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动脉迂曲、外部压迫、创伤性闭塞、内膜分离、炎性血管病、放射性血管炎及Moyamoya病等。其他少见的原因还可包括:纤维蛋白样坏死、淀粉样变性、多发性动脉炎、过敏性血管炎等。例如全身血压降低,血液分流如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等。动脉硬化斑块主要由充满脂质的内膜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以及结缔组织、胶原及脂质沉积所构成。在早期动脉硬化形成过程中平滑肌细胞是主要的细胞成分,动脉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在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发病原 ......

——《血管外科学》
书名:《血管外科学》
栏目:血管外科学 > 中篇 动 脉 疾 病 > 第二十三章 椎基底动脉缺血的治疗
作者:王深明
参编:李晓曦,包俊敏,卞策,常光其,常谦
页码:381-38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